目录
简介
在很多应用场景中,应用在启动之前都需要进行如下初始化操作:
- 等待其他关联组件正确运行(例如数据库或某个后台服务)
- 基于环境变量或配置模板生成配置文件
- 从远程数据库获取本地所需配置,或者将自身注册到某个中央数据库中
- 下载相关依赖包,或者对系统进行一些预配置操作
kubernetes v1.3引入了一些alpha版本的新特性init container(在v1.5版本时被更新为beta版本),用于在启动应用容器之前 启动一个或多个“初始化”容器,完成应用容器所需的预置条件。init container与应用容器本质上是一样的,但它们是仅运行一次就结束的任务,并且必须在成功执行完成后,系统才能继续执行下一个容器。根据pod的重启策略,当init container执行失败,在设置了RestartPolicy=Never时,pod将自动启动失败;而设置RestartPolicy=Always时,Pod将会被系统自动重启。
配置
下面以一个nginx应用为例,在启动nginx之前,通过初始化容器busybox为nginx创建一个index.html的主页文件。这里为init container和nginx设置了一个共享的volume,以供nginx访问init container设置的index.html文件:
nginx-init-containers.yaml内容如下:
apiVersion: v1kind: Podmetadata: name: nginx annotations:spec: initContainers: - name: install image: busybox command: - wget - "-O" - "/work-dir/index.html" - "http://kubernetes.io" volumeMounts: - name: workdir mountPath: "/work-dir" containers: - name: workdir image: nginx ports: - containerPort: 80 volumeMounts: - name: workdir mountPath: /usr/share/nginx/html dnsPolicy: Default volumes: - name: workdir emptyDir: {}
init container与应用容器的区别
简单的说明一下两者的区别:
- init container的运行方式与应用容器不同,它们必须先于应用容器执行完成,当设置了多个init container时,将按顺序逐个运行,并且只有前一个init container运行成功后才能运行后一个init container。当所有init container都成功运行后,kubernetes才会初始化pod的各种信息,并开始创建和运行应用容器。
- 在init container的定义中也可以设置资源限制、volume的使用和安全策略等等。但资源限制的设置与应用容器不同:
- 如果多个init container都定义了资源请求/资源限制,则取最大的值作为所有init container的资源请求值/资源限制值。
- pod的有效资源请求值/资源限制值取以下二者中的较大值:
- 所有应用容器的资源请求值/限制值之和
- init container的有效资源请求值/限制值
- 调度算法将基于pod的有效资源请求值/限制值进行计算,也就是说init container可以为初始化操作预留系统资源,即使后续应用容器无须使用这些资源。
- pod的有效QoS等级适用于init container和应用容器。
- 资源配额和限制将根据pod的有效资源请求/限制,与调度机制一致。
- init container不能设置readinessProbe探针,因为必须在它们成功运行以后才能继续运行pod中定义的普通容器。将pod重启时,init container将会重新运行,常见的pod重启场景如下:
- init container的镜像被更新时,init container将重新运行,导致pod重启,仅更新应用容器的镜像只会使得应用容器被重启。
- pod的infrastructure容器更新时,pod将会重启。
- 或pod中的所有应用容器都终止了,并且RestartPolicy=Always时,则pod将会重启。